听,教育优先发展的春之声
教育公平 让农村孩子也能上好学
[报告原声]
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代表委员声音]
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白音门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农村中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这是一个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好消息,我听后非常振奋。我在牧区长大,从事民族教育工作,也一直关注着农村教育事业,今年我提出的就是关于农村牧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提案。
随着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尤其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还要让农村孩子“上好学”。我希望政府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把农牧区的寄宿制学校建得更好。同时,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问题,让农村牧区的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让大草原上处处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会外连线——辽宁大连]
一位残疾学生的父亲流下感动泪水
大连市民孙兴海在他租住的不足40平方米的小屋里,认真收看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阐述让他几次流下感动的泪水。
“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我的女儿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女儿孙心6岁时患上无菌脊髓炎,从此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孙兴海便辞掉了电线厂的工作,开始陪女儿上学。妻子2002年下岗后打零工,加上低保费,全家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
“三中减免了孙心读书期间的一切费用,孩子高一时又获得了政府助学金。校长叮嘱我用这钱给孩子买些书,我照做了。”孙兴海说,“我女儿最羡慕别的孩子可以去书店看书,可她没有这个条件,我又没有闲钱给孩子买课外书。政府助学金帮我女儿实现了心愿。”
孙兴海说:“政府助学金对我的家庭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像我女儿这样的残疾孩子都没有被社会抛弃,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政府会让更多像我女儿一样渴望读书的孩子都能如愿以偿完成学业。”
孙心是7313名获得大连市政府助学金资助的学生之一。该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
■本报记者 张晨 余冠仕 刘玉
中职免费 培养更多新农村建设者
【报告原声】
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
【代表委员声音】
设立专项基金发展农村中职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
党和国家强调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出发考虑的。这样做,有利于我国尽早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各种专门技能,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有利于为我国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过渡准备条件,有利于为改变我国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创造有利的前提。总之,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对于实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但是,现在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也存在招生困难、管理困难、资金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定位不准、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希望能设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在有条件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立即启动免费教育的试点工作,并争取两年之内尽快在全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实施免费教育工程。
【会外连线——重庆】
“中职不免费,他不可能读书”
曾经为了学费焦头烂额,差点就要外出打工的永川籍青年涂增友特别开心。去年,重庆永川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施免费中职教育,涂增友就是5000余名受益者之一,他选择了到自己心仪的重庆市松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读书,现在他正积极备战重庆市第二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他母亲说:“要不是实行免费中职,他是根本不可能读书的,现在涂增友每个月可以领取生活资助150元,极大地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涂增友父亲不久前刚刚去世,爷爷长年患病,全靠瘦小的母亲支撑全家,生活难以为继。
“我们可以为他免去所有费用,可以给他物质上的帮助,但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让他这样的家庭走出贫困呢?”学校校长孔令勇说,结合农村实际,学校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免费实用技术培训送培下乡活动,有针对中青年农民的缝纫工、车工、计算机操作工,也有针对年龄较大农民朋友开展的种养殖技术培训。每天来校学习的,既有兄妹,也有父子、母子。涂增友的母亲通过养殖技术的培训,在学校种养殖技术老师的指导下,学以致用,在家开始了小规模的养兔尝试。涂增友告诉记者:“我现在已放下了所有的包袱,安心学习。”
如今,1000多名像涂增友母亲一样的种养殖技术能手涌现出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翟帆 胡航宇
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待遇加强培训
[报告原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
[代表委员声音]
招聘教师 优先选派到农村校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去年我随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时发现,农村教师的素质和待遇问题亟待解决。乡村教师中大多只有中师学历,有些乡镇教师本科学历人数不超过10%,而且,这些地区农村教师医疗、失业、养老保险政策尚未落实,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建议教育部门在招聘教师时,要优先选派到农村学校去,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给农村学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教育科研和自主学习的政策,推动他们的业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义务教育法中提出的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规定,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同时努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
[会外连线——云南玉溪]
“没有后顾之忧,工作更安心了”
3月5日中午,刚刚收看完电视直播的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腰街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王砚云特别高兴,通过网络平台,王砚云将他这份心情从200公里以外的小镇传递到了昆明、传递给了记者,字里行间溢满了喜悦。
上午,王砚云守候在电视机旁认真收看了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边看一边就情不自禁地激动和兴奋起来。他说:“尤其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总理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心里感到无比幸福。”
现年39岁的汉族教师王砚云,已在这个民族地区从教18年,其中9年时间是在山区和坝区小学任教。那几年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但因为热爱教育事业,他一直坚持在民族地区执教。
比起那几年的居住条件,王砚云不仅在学校有单身住房,在县城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三室两厅,那是玉溪市新平县两级政府专门为这个县的农村教师安居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阳光家园小区。在玉溪市这项惠及农村教师的举措中,有1008户农村教师搬进了这个小区。
王砚云说:“解决了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我们工作更安心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本报记者 刘琴 翟帆 杨云慧
素质教育 让学生思考实践创造
[报告原声]
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
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谈了很久,包括“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样的说法也是反复说过的问题。但是,一直在说的问题不代表不重要。尤其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谈素质教育,虽然用的文字不多,但是我觉得有两点新意。
一是素质教育也应包含责任感、同情心的情感教育,培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自然感知能力,还有动手能力。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限定地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很丰富的内涵,留下了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国家对“人”的理解的进步。
二是把特别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了出来。无论是课程、教材还是教育方法,都受制于考试评价制度,考试制度不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是皮毛。
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就是和考试评价制度有关系。政府工作报告把“考试评价制度”列在了改革范围之内,算是抓到了根本,这是一个指挥棒和风向标,只有从根本上完善考试评价制度,使之更合理,才能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收到实效。
[会外连线——山东济南]
放学后给孩子更多自由时间
山东师大附属小学校长苗禾鸣:
“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这句话非常到位,分量很重,一是要我们解放孩子,一是要我们达到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看似只有6个字,其实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大国的总理这么关心孩子的课业负担,真令我们这些小学校长感慨、感动。
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了中小学的一个“顽疾”,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很多“减负令”,往往收效甚微。这有学校、教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
每次看到孩子们那疲惫的眼神,心里就像针刺般难受。作为小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学校、在课堂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放学后,给孩子一个自由支配、自我发展的时间空间,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温总理给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我们要朝着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这个方向努力。
■本报记者 杨晨光 刘琴 宋全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